湖南天鉴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0期 -> 14年第01期第4版 -> 新闻内容
传承红色精神 推进事业发展
新闻作者: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01-07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红色精神 推进事业发展——天鉴调研团赴井冈山参观学习一条路,自井冈山延伸,蜿蜒曲折,在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胜利;一条路,在井冈山创建,前无古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中,走向农村包围城市,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月14日,由公司高管、上年度优秀总监及优秀员工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天鉴红色革命精神调研团70余人,走进了巍巍五百里井冈。抬眼处,云雾蒸腾,层峦叠翠;俯首处,谷深林密,山道弯弯,更有漫山遍野的翠竹迎风而立,郁郁苍苍。有人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一如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虚心正直,承受大地的沧桑,抗击风雨的狂暴。

  穿行在竹海里,我们开始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聆听穿越历史的回音,感受井冈山精神的脉动。

  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幅巨幅画卷《井冈山》大气磅礴。放眼望,五百里井冈重峦叠嶂,犹如莽莽苍龙横空出世,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画中的井冈路始终处在你脚下、始终上行,让人不知不觉走进了井冈烽火岁月。

  1927年的中国,白色恐怖如浓雾般四处弥散。接连遭遇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重创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强攻大城市,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保存力量另谋出路?10月的秋天,一支浩荡的队伍,匆匆行进在井冈山上,将根须扎进了贫瘠的土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然而,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消极的情绪时有泛起,有人对革命前途产生了动摇,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革命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宏文,庄严宣告要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新路,并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疑问。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如利刃般划破了黑夜的幕布,一条路,前无古人,却清晰地指明了革命胜利的方向。三湾改编,人民军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军民同心,“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坚定道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在茨坪革命旧址,屋檐下挂着渔叉、斗笠、蓑衣,土墙旁摆着石磨、木臼、风车,一双双草鞋挂在木架上,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传来……为了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井冈山人改变了“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子”的红色旅游传统展示模式,在红色遗址上添加民俗元素,实施了“情景再现工程”。

  第二天,我们踏上了慕名己久的黄洋界哨口炮台,在脚踏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土地,重温了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著名诗词,观看了以少胜多的笫一战“黄洋界保卫战”影片、聆听了“朱德扁担”故事、重走了朱德带领红军挑粮的小道;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细致观看图片、历史资料影像,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如同亲身感受那历史深处革命者坚定信仰,艰苦奋斗的声声呐喊,仿沸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置身于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种在讲堂上、在书本里,体会不到的感受油然而生。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收获颇大,更重要是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喂哟喂……”经典的红色歌谣,在巍巍井冈山间传唱得愈加响亮。今日井冈山人民,在传承井冈山精神的交响乐中,奏出了新时期的和谐乐章。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井冈山给我们的震撼是井冈山之前无法想象和无法感觉到的,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天鉴人,追逐先烈们的脚步、感受井冈山精神,无疑让我们在思想境界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活力,更加科学的理论和智慧,更加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去,更进一步加强党性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坚定信仰,奋发向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南天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09011888号